第227章 张仪的压轴题(1/2)

但是到了这里也是没有办法继续的下笔,因为他们对于带兵打仗基本上是一窍不通。

倒是前面颗粒无收的部分学子在这一题上面才思广义,下笔如有神助,手上的笔也是辍耕不弃,一笔接着一笔的写下,很快大半张纸都被写满了。

其中有一位考生的写的比较出色,他写的是:先让一队小队的人马往前摸索,一旦有所发现,就立刻后撤。

这一点和正常的行军是没有突兀的,毕竟很多大军出战之前都会先派出去一队斥候去看一下前面的情况,只不过当时是韩信太自信了,否则也不会发生那一幕。

不过这一点很多动笔的考生也都写到了,当时最主要的是他后面的用兵简直就是神乎其技。

当发现敌军之后,下一步他不是选择撤军,选择了让骑兵火速上前发起进攻,不过这一波进攻只是佯攻,其实骑兵的作用就是为后面的部队打掩护。

这个时候弓箭手埋伏在两边,还有步兵团也同样是埋伏在道路的两侧。

接着,骑兵开始后撤,后方同样要有士兵在场,不然瞬间没了人也会引起众人的怀疑。

等到南越的军马真的开始攻击的时候,两边的伏兵这个时候群起而攻,彻底将这些南越军 全歼,而且最开始因为骑兵的灵活性,所以损失并不严重。当然除了他以外,其他人的方法也不差,大多都是利用南周军的优势,有的是正面交战,也有的选择回撤庐州城,不过唯一一个想到以其人之道换其人之身就只有那么一

个人。

四题出完之后,最后一题也就是张仪的压轴题,这道题,张仪出的是一道谈论道德的题目,其实这道题才是张仪最想出的题目。

虽然陈政重才不在乎官员的品德,但是张仪也有自己的看法,如果在他手下的官员能够在道德和才华之间两者都是具有的,那是再好不过了。他的题目是:故至诚无息。不息则久,久则征,征则悠远,悠远则博厚,博厚则高明。 博古通今厚所以载物也,高明所以覆物也,悠久所以成物也。博古通今厚配也,高

明配天,悠久无疆。如此者,不见而章,不动而变,无为而成。

这是源自中庸里面的一段话。

意思谁说所以,极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。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,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,显露出来就会悠远,悠远就会广博深厚,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。

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;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;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。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,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,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。

达到这样的境界,不显示也会明显,不活动也会改变,无所作为也会有所成就。

其实这句话也相当于易经里面的那句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