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二章进京(1/2)

朱厚熜确实有过将黄锦打发走的说法,心里也确实转过这个念头,不过等到冷静下来之后,即使是杨承祖,也在劝他再给黄锦一些机会。王府里的内监不少,可是能称上心腹的,却只有黄锦一人而已。

倒不是说世子找不到可用的内宦,但是黄锦算是世子童年玩伴,年纪大了一点以后,又跟着世子一起读书,本人也很上进,看了许多书籍,别看年龄不算太大,但是在王府的宦官里,得算是学问比较高的那一批人。

当年洪武天子曾有遗命,太监不许读书,不过这规定早在宣宗朝时就已经废了。宣德皇帝设内书房,命翰林为教授,教导太监读书,从此司礼监掌印有内相之称,大明朝形成了内阁票拟,司礼监批红这种内外相制的模式。

成为太监的文化教师,也是入阁的标志之一,外相是内相的教师,日后也好相处,多半都是用要递补入阁的翰林,承担教书之职,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。

对比起京里的太监,王府的太监没有读书的需要,于文教事上,多半就是个人兴趣起的作用更大。兴王府里读书好的太监有几个,这次全都随驾进京,这些人里有兴献王的亲信,甚至有世子的祖母邵贵妃的亲信,但是能真正称的上天子亲信的,就只有黄锦一人。

物以稀为贵,在没有可替代品的前提下,如果把黄锦贬谪到孝陵去种菜,那么天子身边怕就真的没有得心应手的心腹太监。在这种客观环境下,对黄锦的处理也就是高举轻落,不过适当的惩罚以及言语上的训教都是少不了的。

黄锦也对那场大火十分后怕,有着强烈的负罪感,连带着最近也不敢和杨承祖作对。就连赵九雄上了龙舟的事,他也只当没看见不敢多说一个字。

见他被赶了出去,朱厚熜才无奈的叹口气道:“这奴才,朕孩提时,他就跟在朕身边。朕第一次摔跟头,头上流出血来,为朕上药,扶着朕去看太医的不是母妃,更不是父皇,而是黄锦。对他,朕始终有一点香火情义,还是下不得重手啊。不过,这也是朕对他容忍的最后一次,若是再有下次

,绝对不能饶了他!”

杨承祖笑了笑“万岁也不要太过苛责了,其实黄公公做的也没什么错,若是见了白莲教就要躲避,仿佛咱们怕了那些跳梁小丑。这次的事,只能说臣防范不周,不能怪到黄公公头上。”

“这不怪大哥,只怪这个该死的奴才还有就是河南的那些文武。这干人干什么吃的,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,还是说,这背后有人主使,他们故意把刺客放进来?”

杨承祖发现,世子有个很明显的缺点,就是多疑。当然这个毛病到底是天生如此,还是因为自己教他帝王心术产生的副作用,就很难说的清楚了。也许是京师里的风云诡谲,让天子的安全感不足,也导致了这种疑心病加剧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