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二章君臣对(下)(1/2)

自从北虏困城以来,嘉靖基本没有多少个人时间,就连向张氏以及自己母亲问安的时间都少了。主要的精力,都用在和大臣商议军情上。像是杨承祖获得的这种单独召见,得算是无上殊荣。

嘉靖见杨承祖的面色还是不怎么好看,颇为关切的将他扶到椅上“大哥,你的身体怎么样?宫里的御医手段高明,不过他们……我不是太信的过。那些大族既然能将手伸到军队里,未必就不能伸到太医院,就连用药,朕现在都不大放心。得让心腹先试过药之后才行,不过朕已经请陶神仙为你做法祈寿,这一关,一定过得去的。”

朝臣对于陶仲文这个方士是没什么好看法的,不过现在诸事繁杂,也没人顾的上他。蒙古兵一来,陶仲文就说要起坛做法,祭炼九九八十一口飞剑,将鞑子兵杀个干净。前后找内库要了几千两银子,至于有多大成果,那就只有天知道了。

嘉靖由于有了江斌的财产充内帑,对于这点小钱倒也不在意,只要那飞剑能发挥作用,就足以值回本钱。杨承祖从蒙古人那走了一回,不但带回了书信,听说还跟蒙古那边的头人搭上了关系,这条路如果走通了,那便是几十万两银子也未必买的回来。

其实大明对于异民族问题,一向喜欢打一派拉一派这种方针,不过具体执行起来,总是会出各种偏差。比如这种方针执行中,大明总是选错盟友,或是因为具体经办人的更换,导致新人不认老人的朋友,一朝天子一朝臣,连带着连前朝结交的盟友也放弃了。另一个时空中,三娘子的问题,差不多就是这种执行力低下的具体写照。

不过眼下嘉靖正值少年,倒是不用考虑到几年之后朝令夕改的事,作为一个少年人,不管他秉性里如何阴沉,总是有着热血以及愤青的一面。被北虏围了城,心里不高兴,自然就想着要找回这个场子。

指望京营出去大战一场,把蒙古人杀个血流成河,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太低。即便是九边勤王之师,多半也有些问题,现在所能依赖的,也就是这种盘外招。

看到杨

承祖这副憔悴模样,想着他闹到这一步,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二姐。再多想一步,如果不是他扛起了帐本书信那事,就不会成为世家大族的目标,也不至于落个如此,嘉靖的心里,就越发不是滋味。

“大哥,说起来,都怪这祖宗家法。当了驸马,就不能再做官,要不然的话,朕就让你光明正大娶了大姐,了了她的心愿,也省得有人再敢对你下手。这次的事,又是让你吃亏受苦,更关键的是,现在还找不回场子,朕对不起大哥,心里也不舒坦。”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