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5章 咱河南人幽默(1/2)

1942年7月3日。沈阳指挥部。

薛芮这一次带来了河南难民的情况。

在沈阳的所有高级干部都参加了难民会议。首先薛芮通报情况。

薛芮道:“我向各位首长通报下两方面的情况,第一是难民情况,第二是我们的工作情况。”

“河南难民很严重。从去年秋天开始,河南北部一滴雨都没有下。去年夏天本来雨水就少,这样,河南的土都干透了。河南必然是绝收的局面。因为日军迫近,所以国府军在河南很紧张。因为他们征集军粮,叫汤粮,人曰:河南四荒,水旱蝗汤。水,是黄泛区的水;旱,就是眼下的大旱;蝗,就是蝗虫。去年天旱,荒滩蝗虫卵很多,今年蝗虫数量大,很多地方的树叶草叶被吃光了;最后,汤,就是汤恩伯。汤恩伯征粮,害死人了。”

“河南省政府李主席培基出去报灾,说河南‘赤地千里,哀鸿遍地’,‘嗷嗷待哺’等等,蒋委员长就骂是谎报滥调,并且严令河南的征粮不能缓免。”

“据说汤恩伯也报灾情,被老蒋骂了以后,汤恩伯就不说话了,继续征粮。国民政府军汤恩伯部,党务、政务、军务、民生大权均集于汤恩伯之手,河南省政府有名无实。汤恩伯则被人称为中原王。”

“抗战初期,汤为第二十军团军团长,参加战役包括南口战役、鲁南会战,以及台儿庄会战。之后汤兼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指挥,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。1940年后汤恩伯兼任豫皖苏鲁四省战区的行政长官。1942年汤兼任第一战区副司令,以三四十万军队驻河南等地。豫南大灾,汤部仍大事扩军,部队素质良莠不齐。汤部为了维持军费,在重灾之区大事征敛,河南省税征粮食,人称‘汤粮’。”

“百姓手中无粮,只好逃荒。”

“第二个是我们的工作。”

“自从我党去年注意到河南的灾情,就开始了布局。除了一批灾民到陕甘宁去谋生,我们主要把灾民安排到东北。我们的行动如下,第一,我们的太行山区开辟了一条通道,从太行山区到绥远,一直到辽宁西南。第二,我们准备了大量的粮食。整个东北的根据地全部的余粮我们都收起来了。而且,我们把粮食沿着这条通道运输到太行山,不但资助了八路军,还为引导灾民来东北。我们的目的是把灾民引导到大兴安岭,兴凯湖,三江,北朝鲜等几个地区。这几个地区是目前有很多荒地,可以安置人民。”

“安置灾民,我们的政策和安置朝鲜难民一样。实践证明,这对河南难民是很有吸引力的。”

“春天,山西和豫北的八路军四处宣传,告诉人民,东北大量地区已经光复,有很多荒地,招募百姓开垦定居,还把我们的土地政策公布了。”

“春天,只有几万人通过这个渠道到了东北,我们把他们安排到了大兴安岭。灾民里有一些知识分子和有威望的人,我们请他们返回河南。这一下子效果很好,目前,大约有一百多万的灾民已经到了大兴安岭,我们正在把其余的百姓转移到三江去。目前,路上大约有几十万人。我们的火车向北运输粮食,灾民,向南则运输部队军火。忙得很。”

“根据地的几位首长估计,三江地区很快就饱和了,必须及时安排灾民去兴凯湖地区和朝鲜北部。他们很关心我们的战局发展。开通去这两地的通道,是安置灾民的根本。如果能开通,我们还能安置两百万百姓。”

“最近,有几十个河南人跟随我们来了,他们估计在我们开会的时候就能到沈阳。他们是去安东一带看安置条件的。我的话完了。”

小路道:“如果真能安置四百万人,那我们的力量就大了。眼下的问题是粮食不足。”

杨靖宇:“如果在七月底之前安排完,灾民还能种秋菜,有一些收获,换一些口粮。也能盖房子。否则,寒冬一到,那就麻烦了。”

林师长:“400万灾民,一年要一百五十万吨粮食,压力很大。只有一个解决方法,就是尽早打败日本人。”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